【课题活动】“问诊”自然角 关注“局部的微小” ——金香幼儿园教科研讨活动
“问诊”自然角 关注“局部的微小”
——记金香幼儿园教科研讨活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凡是可以给孩子接触的物质和人都是他们的环境。”为了更好发挥班级种植角的教育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幼儿与自然互动、对话的成长天地。2023年11月16日中午,金香幼儿园全体教师以“问诊”自然角 关注“局部的微小”为主题开展了教科研讨活动。
一、角落介绍 畅所欲言
各班老师们都根据拍摄图片对班级自然角的创设理念进行介绍,并提出推进与思考,在老师们的介绍交流中,发现各班自然角创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共同进步。
二、实地观摩 共取经验
接着,老师们通过现场“问诊”自然角,互相寻找在自然角创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如自然角的创设还需更便于幼儿的观察、操作、记录;自然角的创设要更体现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更有季节的特性……老师们实地观摩,关注“局部的微小”,通过互相“找茬”,在观摩与学习中,积累经验,分享创意,引发思考。
郁燕老师:缺少幼儿的持续性观察记录,可以让幼儿在自己观察的植物上做好各自熟知的标记,知道自己观察记录的是哪一株。
徐雯老师:部分植物叶子泛黄,养殖不当。在前期种植时,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种植知识。
赵献仪老师:花草种类丰富,但缺少小动物,跟科学探索有关的内容也较少。
李嘉慧老师:自然角分区分层贴近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为后期开展的黄瓜课程留白,但是缺少了观察的工具,像放大镜之类的科学探索材料没有投放。
通过现场的观摩研讨,老师们完成了从个人观点到集体智慧的提升,发现优点,学人之长,共研共生。
三、明晰概念 助力前行
自然角作为大自然的缩影,看似小小一角,却蕴藏着无限契机。此次教研我们回归溯源,通过查找、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自然角的定义出发,以问答的形式让老师们重新审视了自然角的价值,在交流中意识到以幼儿为主体创设自然角的必要性。
盛婷老师:自然角是指自然型活动区,简称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室内、走廊或活动室中,作为饲养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实验品之用的活动区域。
赵献仪老师:自然角是指在教室一角设置的供学生观察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场所。幼儿园自然角的探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细致严谨的探究过程,要充分认识并挖掘出自然角中可能蕴含的科学教育价值,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并能与之互动的自然角活动。
四、重构创设 关注微小
在明确了自然角的概念之后,各年级组结合《指南》对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进行了梳理。老师们分组围绕自然角区域的串联、资源的整合和种植内容的选择这三大块,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自然角的重设做出新的规划。
何丁宇老师:自然角需要体现自然的季节性,并提供多样的科学探索工具让幼儿进行测量、比较,如:为小班幼儿提供高度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为中班幼儿提供毛根、树枝等对照物进行测量比较;为大班幼儿提供直尺进行高度测量和记录,为幼儿关注和感知大自然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
李嘉慧老师:自然角的创设需要有课程意识,提供可持续的观察环境并指导幼儿完成科学的植物生长观察记录,如:给小班提供自然角值日记录本,便于幼儿在照顾植物时用幼儿绘画老师寄语的方式做好照顾植物的表征;给中班幼儿提供观察小册子,便于幼儿用照相、做标本的方式做好植物生长过程的表征;给大班幼儿提供素描本绘画,便于幼儿用绘画、调查表等方式进行针对植物特征的记录表征,有利于幼儿持续感知自然界季节变化的特性。
赵献仪老师: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孩子探索、观察的有利场所。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成长需求,引导幼儿从植物的高度、外形变化、照顾方法等多角度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表征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鼓励幼儿自主管理、自主探索、培养综合能力。
郁燕老师:自然角的创设要在孩子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好幼儿园自然资源,已有课程资源,社区家庭的资源,家乡资源等等为幼儿提供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观察植物,注重资源利用的整合性。
五、总结提升 凝练升华
顾园长对自然角创设提出以下意见:
1.根据幼儿年龄差异、经验层次来规划设计,及时在自然角中捕捉教育的信息,积极地加以引导。
2.立足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搜集自然材料,利用好周边资源,融入花园文化特色。
3.给幼儿提供一个能持续观察记录和持续自由探索的环境,真正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4.融入科学小实验,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探索工具,突显观察、比较、测量、对比等元素。
5.充分运用“填充留白”,关注儿童视角。
本次自然角创设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次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老师们的探讨和反思性教研有效解决了在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上存在的很多问题,推动着老师们的又一次成长。
自然角如何重构,各班老师们在教研活动后以班级为单位对自然角重设重新构思。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