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新市民学校

【课题活动】”研”途有你 相约区角--记金香幼儿园教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3 17:05:53 浏览次数: 【字体:

“研”途有你 相约区角

——金香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区角活动(生活区)园本教研活动

教研缘起

进一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落实发挥“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理念和作用,创设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主题墙环境、区域环境,体现环境与材料的教育功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服务于幼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2022年5月12日,金香幼儿园开展“‘途有你  相约区角线上教研活动。

8d8dd40cf3824783a492c6f47c790030.Png

教研内容

一次研讨,一次提升。金香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下生活区应该如何创设,提供哪些难度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上获得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提出建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研讨看一看吧!

(一)学习理论  聚焦话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生活区的建构来源于生活的本身,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活动开始前老师们进行了前期理论经验准备,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和自己工作经验,分享了各年龄段生活区创设的目标。

b817f46a8550454f******452837001c8.Png

6bed6865b6b14c43b57f1d8a118953d0.Png

刘克:生活区总体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指导一定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生活区应该选取和幼儿生活经验贴近、以日常生活练习为主的材料,以一些真实的活动内容和情境,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自理能力、生活礼仪等方面。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种视野拓展与成长提高,在主持人瞿娟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再一次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教育过程”和“环境创设”两大要点进行了深入学习。

24af4dd3e4444893b74b38d1063d4173.Jpeg

11f7a498a9ec4dde8fbc43fc027876f6.Jpeg

每位老师对班级生活区创设见解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封海玲老师和赵献仪老师交流她们创设生活区的思路。

2ea536fc016f46d1a984600be9119e0a.Jpeg

封海玲:根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生活区创设时,从空间布局、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方面进行考虑。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室内和角色区空间,注重秩序感。环境方面应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场景,把“生活”真正融入区域游戏中。材料投放注重安全性、环保性、便利性,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且数量充足的材料,同时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

b1949fb9fce24ec795764c2b746109da.Png

赵献仪:在《评估指南》和《指南》的引领下,我对生活区的创想如下:首先,创设真实、多变的生活化环境,还可结合传统文化设计游戏情景。除了基本条件靠近水源外,区域内的设施灵活多变。墙面环境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性,低处墙面可结合主题活动、节日活动、安全教育等布置,高处可提供与生活、卫生习惯有关的图示以及操作游戏的步骤图等。其次,生活区侧重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生活自理能力,动作发展灵活协调以及使用常见的操作材料是生活区游戏的三个重点。

区角活动的创设与开展要以幼儿为本,老师要学会时刻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追踪活动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对区角进行调整,使区角活动更加适合孩子,更加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孩子的发展为导向的区角活动才具科学性与实效性,才能彰显出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价值。

(二)聚焦问题  研之有物

生活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参与兴趣,直接影响着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所以,合理、科学的投放和使用生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盛婷老师和潘心菊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围绕生活区活动进行了案例分享,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a39ba4ac4f8143aa89ae57e7b894ab1b.Png

盛婷:在中班上学期我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在生活区投放了“缝工材料”,目的在于通过使用针线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兴趣和锻炼手部肌肉。投放后的1-2周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并能认真地进行基本的操作。但是当时间一长,孩子们了解了基本的玩法后便不再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转而将“缝工材料”变成了“建构游戏”,而女孩子往往是利用材料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如何利用“旧”材料重新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正确的操作目标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这些问题困恼着我们班老师。

1fbcdd42b6164c099588ec4b82096d4e.Png

潘心菊:《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为了锻炼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我在生活区投放了红豆、黄豆、汤圆等锻炼幼儿使用勺子的低结构材料。但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的游戏兴趣减退,玩了一会儿后会被别的游戏吸引。在投放了更多的豆类后孩子的兴趣有了短暂回升,但还是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减退,用勺子运送食物的操作性不强,玩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够熟练掌握,从而很快就失去游戏兴趣,面对类似问题,我们老师该如何解决呢?

(三)智慧碰撞  共同思考

围绕案例中提出的困惑,小、中、大班组老师们集思广益,结合《评估指南》中教育过程和环境创设进行深入的研讨,随后由小组代表分享研讨结果。

小班组(何海燕):

问题:老师在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难易程度。刚投放材料时,孩子对于新材料比较好奇,大家都会争着去玩,当完后没有挑战,孩子肯定会失去兴趣。

整改意见:《评估指南》中提到我们投放区域的材料一定是要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那么投放的材料要体现一般难度、中等难度、高级难度,以满足孩子的自信心,也激发发孩子的挑战欲望。《评估指南》里还说到为了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材料难易度的层次也不一样,小班孩子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个情景游戏来开展,提高孩子的兴趣。比如:娃娃家要过年啦,我们来帮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来包糖果吧,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兴趣。

中班组(李嘉慧):

e8c9204368e043c5a01adc9b1ff7b837.Png

我们组围绕盛老师的案例进行研讨,主要从发现问题与改进建议两方面进行分享。

问题:

1.投放材料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

2.材料投放缺乏探究性。

整改意见

1.投放的材料要种类丰富,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发展需求。《评估指南》中指出: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教师在投放时要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也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能力及时调整材料难易程度。

2.投放的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巧用低结构材料。《评估指南》中指出: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已满足幼儿的多元游戏化情境需要。相对于成品材料来说,半成品材料更具有探究性,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多投放以低结构材料为主的半成品材料。

3.投放的材料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性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

大班组(李莹):

bc41e6e54ac44d85a1bf8223e9b24aeb.Png

问题:幼儿游戏目的性不强,师幼互动不足,游戏缺少情景性,游戏材料缺少层次性。

整改意见:

1.是玩具材料方面增加材料形式、难度、形状、以及增加成果的展示。

2.活动组织方面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幼儿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3.增加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那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生活区的缝工类内容,一是增加工具,二是增加指导,三是提供多种材料,四是提供一些成品样图,培养幼儿的审美,无是增加亲子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真的针线练习,增加幼儿游戏与生活的联系。

(四)收获多多  我来分享

通过本次线上教研,每位老师感悟良多,最后万佳老师、何丁宇老师分享了她们的收获和反思。

万佳: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如何创设生活区以及投放材料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持久深远的,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努力提高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与幼儿进行互动,并对幼儿进行高质量的教育,但高质量的教育并不是高大上或者是专业的对环境的装修装饰,而是注重对幼儿的了解和观察,利用环境和游戏材料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高质量教育。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幼儿的具体兴趣点,抓住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表征。让幼儿乐在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中。

何丁宇: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就像一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刚刚两位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幼儿对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短期内材料会吸引幼儿的兴趣,但是长时间的玩,幼儿都逐渐的失去了兴趣,这也是很多班级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次研讨让我知道我们教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活动投放材料,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本次教研活动以“生活区”为抓手,为教师们构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解决了区域游戏中的实际问题,加深教师对环境、材料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区域游戏新的思考、心的准备。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成长方式

我们将继续深研区域游戏

追随孩子们的需要

准备适宜的活动区域

以儿童的视角倾听与对话

……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