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详细内容

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

春日线上聚“慧” 精研区角游戏  ——金香幼儿园线上科学区、益智区教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09 12:34:43 浏览次数: 【字体:

春日线上聚“慧”  精研区角游戏  

——金香幼儿园线上科学区、益智区教研活动

拟稿:瞿娟        审核:顾明朝         发布:陆雅楠

为进一步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精神,优化区域环境创设,加强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帮助教师逐步提升、解读幼儿游戏及有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的能力。同时以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真游戏”,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也让孩子们的游戏更加自主有趣。2022年4月8日,金香幼儿园开展“春日线上聚'慧'  精研区角游戏”线上教研活动。

d9525404e39e45aca1ef13965bc88aaa.Png

一.聚焦话题  学习思考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对增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五班李莹老师和中一班李嘉慧老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指导。围绕“如何创设有效的科学区和益智区”分享他们的创设实例。 

08a2b13ab66a44cda5689cbd651a9d3d.Png

小五李莹老师: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对《指南》内容的理解,我认为区域的创设并不是教师的“任务”,而是在了解到本班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班科学区投放了较多的自然低结构材料。 小朋友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所以我们会根据季节让小朋友们自己发现一些自然材料带到科学区运用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其次我们科学区有很多的低结构物品,小朋友们会好奇地摆弄物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通过整理指南内容我发现,其实自然角也是科学区的一部分,《指南》指出小班幼儿应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虽然我们班的科学区提供了很多自然材料,但是我认为科学区和自然角也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未来我会和小朋友们一起思考一下怎样将自然角和科学区联动起来。 3e7ee52242054a78ab41b00448b84ac0.Png

中一李嘉慧老师:

根据《纲要》的引领,对标《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中各级指标的明确要求,将具有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需求的材料投放在益智区,保证幼儿的成长需求。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中,我遵循目标性、发展性、层次性的原则。根据各投放材料的功能,明确各项活动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流程。益智区游戏的设计,投放材料的选择与搭配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部分材料为低结构材料,一次性投放材料不能太多,而是有目的、有条理、分层次的投放,由易到难,分期投放。例如,我们的《有趣的几何》游戏,前期在幼儿没有掌握具体玩法的时候,由教师提供裁剪的棉签、吸管等,后期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会提供原始材料让幼儿根据真的需求自己去裁剪合适的长度。

其次,在支持策略方面:

1.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例如,我首先会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联系,了解幼儿的喜好,将一些可塑性能力比较强的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当中,让幼儿使用。

2.对益智区材料分区,提倡自由选择材料使用。通过不同区域的设立,让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并且找到和自己一样喜欢相同材料的幼儿,进行共同创造,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良好的学习氛围。

3.投放益智材料,开拓幼儿的思维。例如,我在益智区投放类似拼图,给动物找房间的相关材料,拼图可以让幼儿在使用过程当中比对不同的缺口,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给动物找房间指对照图,将卡片送到不同的房间,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在幼儿使用和探究的过程当中,我会适当的给予幼儿一些引导,打开幼儿的思维,在幼儿遇到瓶颈和困难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鼓励,让幼儿在益智材料的使用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结果,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对于积极探究、使用益智材料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并且让其他幼儿向这部分幼儿学习,促使幼儿主动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在运用益智材料的过程当中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听了分享,对班级区域环境,我也有话要说......

刘克

两位老师根据最新的《评估指南》,提供的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利用之前的游戏材料升级玩法,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 中一班:自然材料相对比较少。游戏操作流程图是贴上去的不利于更换。小五班:科学区材料全是自然材料,结构单一。而且没有游戏操作卡片。这些问题在后期可以加以修改。

赵献仪

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我学到了在创设益智区时,要充分发挥环境与材料的教育功能,确定投放材料的目标,丰富但不盲目的投放。其次,内化分区,通过投放不同类型的材料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中一班益智区中设置了手工制作区、搭建区、思考区等。而且投放材料还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层次,在游戏初期,可以提供游戏玩法步骤,到后期则放手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根据自身需求创设新的玩法如何将自然角与科学区有效的结合,以及自然材料在益智区和科学区中的应用。也是我在日后实践的思考重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一直是我们幼儿园高度重视的教育教学内容。我们多次从“区域环境创设、区域材料投放、区域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幼儿发展”等多方面探寻幼儿发展的最佳教育教学方法。大家纷纷在两位老师的分享基础上,踊跃阐述自己的观点,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二.头脑风暴  智慧碰撞

材料是区域创设的关键,材料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为了帮助老师站在儿童的立场发现和了解材料的最大功能,接着老师们就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梳理: 

1.什么样的材料是孩子感兴趣的?

2.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合他们操作的?

3.什么样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

老师们纷纷结合参考文献和实际教学,对以上二个班级区域环境及材料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

张子合: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应该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具有游戏性。中大班科学区的创设应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区,只要有发现,就有探索。为此,在科学区中投放的材料也是有讲究的,不仅要提供一些常用的探索工具,如放大镜、磁铁、温度计、指南针、刻度尺、各种容器等,还可以根据课程主题放置一些原始材料,让幼儿进行科学实验。

何丁宇:在材料上选择兴趣点,贴近幼儿生活。第一:《评估指南》中指出多以低结构材料为主,我们可以利用低结构材料制作科学玩具。结合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用形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调动感官,感受科学现象。第二,提供反差性的材料,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体系。互动中就会发现新的现象,形成新的经验。

三.一路研途 成就花开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往往是间接和隐性的。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化于行,老师们分成小班、中大班二组,围绕科学区、益智区,以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开启思维的碰撞。   

53ba53665fb144e5b70d******068f954.Jpeg

小班组:

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基于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对科学区创设和材料进行规划与思考,有层次、有目标投放游戏材料,可以让科学区结合班级自然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比如:种子发芽的条件对比试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等等。

教室科学区在空间布局上需要相对安静、靠近光源、半封闭、灵活操作,墙面我们可以布置成成果展示区,还可以结合高低柜的配合将材料分类摆放在柜面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那材料区我们就可以提供研究类、测量类、自然类、生活类材料等等。投放的材料老师也需要保证它的安全性、趣味性、层次性、挑战性。让幼儿有更大的探索区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a9e092fdef464c788485ed6d3137ae4e.Jpeg

中大班组: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动开启了另一扇门,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益智区环境创设我们要围绕用区隔物将区域分隔开,便于随机进行区域之间的合并和分隔。活动区的定位:考虑活动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不干扰。根据益智区不同年龄发展目标,我们觉得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提供难易适宜的材料。

2.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3.提供便于幼儿获得操作经验的材料。

4.提供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的材料。

四.分享幸福  实践前行

通过本次线上研讨,每位老师都对科学区、数学区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小班组:潘心菊老师和中大班组:盛婷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感悟。

盛婷老师: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是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这一次的研讨活动我对科学区和益智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想要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参与并习得相关知识首先应该把握好在区域中应该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并如何进行投放两大问题。正如封老师在研讨的第二环节中提到的三个问题“什么样的材料是孩子感兴趣的?”“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合幼儿操作的?”“什么样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分别考虑到了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之间的能力、兴趣、爱好差异等等。同时通过这一次的研讨活动我对科学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科学区作为区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认为班级中的科学区是可以结合幼儿的家庭生活也可以结合幼儿的社会生活才更能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

潘心菊老师: 这一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们小班组对于益智区环境创设的研讨,在研讨中每一位老师都在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分别针对益智区的墙面、桌面、地面三个空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过这一次的研讨我首先也对自己班级益智区的环境创设和材料进行了反思,我知道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益智区的材料投放不单单通过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幼儿,更要能够找到孩子当下感兴趣的点来进行材料的投放。同时在益智区中更要结合孩子的能力发展目标来进行材料的投放,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区域游戏中习得相应的学习经验。

每一次学习交流,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可以让老师们发现在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中的不足,并且弥补自身不足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推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促进幼儿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儿童视角下.......
              孩子游戏经验的提升?

            如何引发深度学习?

           研究在继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