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砥志“研”思 向”美“出发 ——金香幼儿园美工区环创教科研讨活动
拟稿:封海玲 审核:顾明朝 发布:陆雅楠
《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美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和美工技能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10月26日,金香幼儿园开展了“砥志研思 向美出发”教科研讨活动。
观摩学习 分享交流
优质的美工区环境的创设能够支持、引发幼儿各种探索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研讨前,在顾明朝副园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中四班和大一班的美工区,聆听了卢老师和郁老师对于美工区环境创设的一些构思和设想。
卢嘉慧:经过领导多次指导、建议,我们进行了修改。除了放一些渗透式领域中的美术领域作品,同时结合节日创设作品并把它布置出来。创设过程中我会结合班级特色,还有参考平时外出学习的一些优秀环创。
我们班的美术特色是线描画,线描画不仅仅是用黑白线描画,我们还结合了青花瓷、纸袋、纸绢画、树叶等线描画,从各个方面去布置各种形式的作品,这样美术区呈现更加整齐美观。
郁燕:我们班美术区开展的是关于“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在区域创设过程中就会结合一些民族文化特色,例如脸谱、纨扇制作、捏泥人、中国娃、在雨伞上进行民族风绘画等。在布置过程中利用二张桌子拼成正方形,这样孩子创造的空间就会变得更大、更有序。
观摩活动结束后,每位老师从艺术兴趣、艺术欣赏、艺术创作方面梳理了创设要点,拓宽了教师创设美工区的整体思路。
对照手册 深入学习
幼儿园美工区环境创设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老师们有了现场观摩的经历,但还不足以全面了解美工区创设的要点。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对照《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中美工区环境创设的三级指标进行学习与研讨。
大家通过研讨了解到美工区的环创应以幼儿兴趣为初点、以幼儿感受为基点、以幼儿需求为要点,坚持儿童视角,让美工环境充满教育性。
参考手册 调整分享
各班老师通过参观、对照《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手册》,同时结合自己班的特色及班花进行了美工区环境的整改。
小六班:参观完中四班和大一班,结合专家指导意见,在办公桌的旁边增加了手指印画。根据指标我们还增加了一个光源,桌子也变大了一些。重点调整了操作材料,之前可能比较单一,现在增加了自然材料,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创造不同的作品。同时增加了家园共育的民族特色的作品。
小七班:我们班结合园本特色,增加了更多的自然材料。整改后,布局上更大,利于幼儿操作。在教师桌子侧面增加了网格架,网格架上布置了民族特色和名画欣赏区域。在幼儿作品展示区增加了树屋,树屋上布置幼儿手工作品,增加了童趣性。
中二班:我们班桌子之前是长条形 ,现在改成了正方形。根据一级指标,桌子上放置小朋友的绘画泥塑,柜面增加了欣赏区,空白区。结合季节特色增加小朋友的亲子作品。区域内放置一个可移动推车放低结构材料,方便幼儿拿取,同时画架上推荐了一些关于美工区的绘本。
中三班:我们班之前美工区过道比较窄,空间利用不充分。改造后增加黑板,增添了名画欣赏,增添了艺术扎染。床的隔断上布置的是小朋友和家长做的季节性亲子作品。柜子上放置了一些立体作品和有关于美术区绘本。
分组交流 分享经验
针对班级调整后的美工区环境,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大家热烈地研讨中,擦出了思维的火花。
中二班的亮点:材料摆放整齐,有多个相关的艺术作品,提供了未完成作品区,有透明的容器投放材料,供幼儿选择。
建议:增加班级特色和民族特色,把这些特色融入到美工区环境中。
中三班的亮点:班级特色明显,低结构样式丰富,有样品展示区。
建议:增加乡土文化和水墨画,并提供实物利于幼儿创造。
小七班亮点:美工区整体环境结合花园文化理念,区域材料收集与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材料。作品展示区采取了网架悬夹式,方便幼儿自主操作、展示作品。
建议:增添民间艺术区,增加地面操作区。
小六班亮点:美术区能满足幼儿活动需求,作品呈现多元,整个环境氛围浓厚。作品展示区主题明确,能够凸显孩子阶段性发展。
建议:环境创设时增加班本特色,展示区布置班本特色的一些作品。
专业引领 指导总结
研讨后,顾园长对于本次观摩及研讨活动进行了具有针对性与深刻性的总结 ,同时对美工区的环创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强调美工区的创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同时结合自己班级特点及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创设。利用有限的空间为幼儿创设具有艺术创作氛围、帮助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小天地,进而激发幼儿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幼教之行,其路漫漫;上下求索,互学求新。本次教科活动,教师们在观摩的基础上,聚焦问题,交流分享,深入挖掘环境创设的价值。各班将会继续结合本园及各班特色改造深化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孩子向更高水平发展。在课程游戏化的旅途中,愿大家一路高歌,携手同行,继续理念追求,行动探索,共建同行。
用户登录